《住房租赁条例》9月15日施行 住房租赁市场迈入法治化新阶段
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2日讯(记者 李方) 《住房租赁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将于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。《条例》共7章50条,旨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,维护住房租赁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,稳定住房租赁关系,促进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,推动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。
本条例的征求意见稿于2020年9月发布,本次《条例》正式出台为住房租赁市场提供了明确的制度框架和行为准则,标志着我国住房租赁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。
据了解,《条例》主要包括六大内容,即“一个总则、三类规范、监管与责任并举”的框架体系。其中,“一个总则”既提及了发展目标和适用范围,也提及了鼓励性举措,如支持存量房产盘活用于租赁住房供给等。“三类规范”主要涉及房东房客的租赁行为、租赁企业的规范、中介机构的规范。“监管与责任并举”涉及监管部门和法律部门,旨在创造有序规范的制度环境。
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表示,《条例》的正式出台,标志着我国住房租赁市场进入了法治化、规范化的新阶段。《条例》通过规范租赁活动、约束住房租赁企业和经纪机构行为、强化监督管理并严格责任追究等措施,将有力促进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,推动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。同时《条例》的出台也将对盘活存量资产以及培育住房租赁企业等发挥重要作用。
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表示,《条例》将对住房租赁市场现存的虚假房源、哄抬租金、租金贷乱象等问题起到较大的遏制作用。《条例》对发布虚假或者误导性房源信息进行了相关严禁性要求,并对房源查验等方面提出了源头管理的要求,加之对于发布虚假或误导性房源信息等情况有相应的处罚,都将大大有助于减少虚假房源的出现。
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,《条例》对房源的合规性、经营主体的规范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,短期部分不符合要求的房源可能退出市场。《条例》对老百姓反映集中的一些急难愁盼问题,如“群租”“提灯定损”“打隔断”等乱象的处置具有积极意义。
近几年,在各项政策支持下,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快速发展,从保租房筹集规模来看,“十四五”时期,全国计划筹集保租房870万套(间),截至2023年底已筹集573万套(间),完成率达66%;2024年统计公报显示,全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、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公租房等开工建设和筹集180万套(间)。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收官之年,住房租赁市场正逐步从大规模筹集建设进入存量提质阶段。
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,结合目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和宏观经济发展要求来看,《条例》将发挥两个重要作用,一是有助于更好促进住房租赁消费的提振,二是更好促进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。“相信后续各地在租购同权探索方面会有更大幅度的迈进,真正促进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建立。”